扶贫网
  • 首页
  • 帮扶要闻
  • 帮扶政策
    • 国家
    • 省级
    • 学校
  • 帮扶动态
  • 康定情歌
    • 康定新闻
    • 风貌
    • 农特产品
  • 思州文明
    • 岑巩新闻
    • 风貌
    • 农特产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帮扶动态 > 正文
践行两学一做,投身精准扶贫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7-01-02 10:17:00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恰逢当前精准扶贫的关键时刻。2016年4月,学校选派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杨飞亚前往我校定点扶贫帮扶村——康定市甲根坝乡亚弄村任第一书记。到村工作后,杨飞亚俯下身、沉下心,在精准扶贫中践行“两学一做”,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担当。

深入走访调查,摸清家底定思路

亚弄村是半农半牧村,平均海拔3600多米,属康定市高海拔贫困村之一,有71户37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7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9.5%。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现象突出,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发展动力。

作为从高校选派的第一书记,杨飞亚在一开始就认识到自己应该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在教育、人才、智力、文化、信息技术、校友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引导校内职能部门、专家学者、师生员工、校友资源等各方面力量参与到亚弄村的精准扶贫中来。到村后,他克服高原缺氧、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等困难,以“5+2”“白+黑”的工作模式,迅速展开工作,入户和村民促膝交谈,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与村两委成员深入交流,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把全村71户跑了个遍,摸清吃透了村情民意。针对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综合分析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充分征询贫困户自身发展意愿的基础上,因户因人制定脱贫目标和规划,与学校扶贫领导小组和乡党委一起绘制了亚弄村建设“生态旅游示范村”,依靠发展民居接待实现脱贫奔康的工作蓝图。

                                               

狠抓基层党建,筑牢战斗堡垒

抓党建促脱贫是第一书记的核心工作,也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基础。杨飞亚一入村就着手抓党建工作。他从加强阵地建设入手,针对亚弄村活动室年久失修、漏水严重、缺乏必要设施设备、村民不愿来村活动室活动的问题,积极争取了学校4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村活动室进行了整体改造升级。改造后的活动室,内外焕然一新,设有村两委办公室、第一书记办公室、党员远程教育室、文化室、医务室、调解室、商贸网点,相关设施设备齐全,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办事,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他以抓制度建设为重点,和村两委协商建立每周例会制度、工作汇报通报制度、值班制度等,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让所有工作都晒在阳光下。他带头严格执行各项制度,理顺村干部分工,从根本上解决了两委班子工作不在状态,管理松懈、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

针对部分党员理想信念淡薄,组织观念不强等问题,杨飞亚积极与党员干部及群众面对面的谈心,把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带进村里,宣传到村里,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党员干部和群众了解党章党规内容,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内涵,有效地加强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组织观念,同时使群众及时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发挥学校优势,产业发展促脱贫

亚弄村地处亚哈景区入口,贡嘎雪山、俄色花、木雅文化、虫草松葺等旅游资源,使亚弄村在发展民俗旅游、观光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杨飞亚首先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目前已有的三户臧家客栈,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三家客栈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0人次,带来直接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他带领驻村工作组制定了《亚弄村通过民居改建开展旅游接待发展规划》,规划覆盖了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并辐射全村,明确了“学校资助+农户自筹”的帮扶方式,引导和鼓励贫困户进行房屋改建、旅游接待设施配备,开展民居接待实现增收致富。2016年已确定两户打造示范点,学校每户出资10万元,村民自筹2万元,目前其中1户的装修已基本完成,开春即可开门迎客,预计当年即可实现脱贫。

集体经济收入是贫困村脱贫摘帽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亚弄村目前集体经济仍处于空白状态。为确保亚弄村2017年如期脱贫摘帽,杨飞亚提前谋划,召集驻村工作组多次讨论并实地走访,确定了在海拔4600的亚哈垭口建设旅游接待服务站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服务站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集餐饮、住宿、医疗、救援等功能于一体,由学校和亚弄村各出资20万元建设。目前项目已完成校内立项,由专业建筑公司完成了项目设计及预算编制,年后即将动工。预计当年即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亚弄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普通青稞。与普通青稞相比,黑青稞不仅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更好的口感,价格更是接近普通青稞的3倍。为了让更多的村民改种经济价值更高的黑青稞,杨飞亚与驻村农技员一起深入农户普及黑青稞种植技术,并积极宣传打消村民顾虑。通过多方努力,亚弄村形成了党员带头示范、村民积极参与的大好局面,2016年全村黑青稞种植面积超300亩。为深入挖掘黑青稞附加值,杨飞亚还积极与甘孜州贡嘎雪域生物有限公司联系,下一步将成立亚弄村黑青稞种植合作社,进行黑青稞深加工,实现村民进一步增收。杨飞亚还积极与康定恩威高原药材野生抚育基地有限责任公司联系,通过“学校+公司+农户”的模式,由学校为村民提供无息小额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公司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并负责产品回收,村民提供土地、负责药材日常维护。目前已确定3户参与2017年的高原中藏药材种植试点。

部分不懂汉语、缺乏旅游接待技能的贫困户,杨飞亚也积极的联系学校后勤部门,根据其自身意愿,安排诸如餐饮服务、宿舍管理或者安保岗位。让他们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以开阔视野和增强汉语交流能力,为今后开展民居接待积累经验及经济基础。目前已确定1人前往电子科技大学就业,另有2人有就业意向正在继续跟进中。

教育培训医疗,三管齐下助奔康

只有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贫也正是高校扶贫的优势所在。在杨飞亚的积极推动下,学校附属实验小学与甲根坝片区寄宿制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学校还向甲根坝片区寄宿制学校捐赠了6万余元的图书和体育用品。他组织发起了“党支部爱心一对一帮扶”活动,目前已完成全部14名贫困户小学生与学校党支部和民主党派的结对工作,各支部累计捐赠了1.4万元的助学金和价值约3000余元的学习、生活用品,并安排专人、定期与贫困户小学生沟通,了解思想和学习情况加强励志教育。同时积极对与校内专业学院对接,协助电子工程学院组织了15名优秀大学生赴亚弄村及木雅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通过支教、家访等形式关心关爱70余名贫困留守儿童。

杨飞亚深知提升干部群众素质能力,对脱贫攻坚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他的策划下、学校为甲根坝乡党政干部及下辖10个行政村村“两委”班子成员定制了“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带领46名甲根坝干部走出山村,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实地参观、交流讨论等方式开拓眼界、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拓宽发展思路。他还邀请学校后勤保障部组织饮食服务中心、宾馆业务能手,前往亚弄村为40多位村民开展餐饮、接待、语言等培训,为他们开展民居接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解决亚弄村村民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杨飞亚积极与校医院对接,邀请医院专家团队前往亚弄村开展了3次“送医下乡”活动,接待患者300余人次,并现场发放了价值5000余元的药品。为实现村民“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的目标,他还积极推动学校附属医院与甲根坝乡中心卫生院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向卫生院派驻学校3名医疗人员长期驻点帮扶,同时捐赠1.5万余元的医疗器械物资和5000余元的药品。下一步还将安排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到校医院跟班学习培训。

杨飞亚不怕吃苦、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和赞誉。“人生有万千选择,但选择当第一书记可能只有一次,既然选择了基层,就要沉下身心,无惧艰难困苦,切实为群众谋脱贫之策,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无愧于佩戴在胸前闪亮的共产党员徽章。”

 


,

上一篇:【扶贫在行动】黔东南州委书记、州长“...    下一篇:经管学院赴苍溪开展“践行两学一做,扶...

中国政府网 | 教育部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电子科技大学